中共湖北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部 http://www.maui-realtors.com/ 2021-02-24 00:00:00 【閱讀 】
襄陽市襄州區扎實推進基層統戰工作提質增效三年行動計劃,以“五鄉工程”為載體狠抓鄉賢統戰工作,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,助力鄉村振興。
堅持統籌謀劃,激活鄉賢資源。襄州區委高度重視鄉賢統戰工作,印發《關于加強全區鄉賢統戰工作的實施方案》,構建黨委重視、政府支持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大統戰工作格局。一是健全網絡。在全區13個鎮(街)415個村(社區)全部設立統戰工作聯絡站(點),明確村(社區)黨支部委員擔任統戰工作聯絡員,負責鄉賢聯系、服務、組織和信息采集工作,4120名鄉賢人士建檔管理。二是健全組織。在符合條件的村(社區)成立鄉賢聯誼會,制定完善組織章程,通過鄉賢聯誼會定期向鄉賢提供鄉情信息,讓鄉賢及時了解、掌握家鄉動態,目前已有65個村(社區)建立了鄉賢聯誼會。三是健全陣地。因地制宜建設鄉賢活動室,為鄉賢打造活動陣地,定期組織鄉賢開展建言獻策、慈善公益、助學扶貧等活動,形成常態化鄉賢活動機制。
實施“五鄉工程”,凝聚鄉賢力量。以鄉情鄉愁為紐帶,以鄉賢聯誼會為抓手,大力實施“五鄉工程”,凝聚起助推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。一是創業富鄉。廣泛聯系發動鄉賢,圍繞鄉村重點產業開展招商引資、招才引智等活動,激勵引導鄉賢回鄉投資興業、返鄉創業、鄉內自主創業,動員鄉賢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,吸引更多的資金、項目、人才、技術回鄉發展。二是公益助鄉。發揮鄉賢聯誼會影響力,感召鄉賢關注家鄉發展建設,充分發揮其資金和資源優勢,支持家鄉修路架橋、基礎建設等公益活動,廣泛開展助老助殘、助醫助學、助貧助弱等慈善事業,有效發揮鄉賢在助推社會事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。三是調解穩鄉。利用鄉賢威望、親緣、人緣、地緣優勢,引導鄉賢依法參與基層民主協商、公序良俗關系協調、信訪矛盾化解等基層治理,鼓勵鄉賢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活動,組織鄉賢帶頭宣講政策法規,常態化調解矛盾糾紛。四是移俗惠鄉。發揮鄉賢人士道德教化和民風培育方面的示范作用,引導和鼓勵鄉賢整理家(譜)訓、村史,參與制定村規民約,建立完善紅白理事會等措施,革除陳規陋習,移風易俗,推動家風、民風、民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,樹立崇德向善和勤儉節約的新風尚。五是文化興鄉。為鄉賢能人搭建平臺,提供政策資金扶持,鼓勵他們發揮技術專長,傳承鄉村文化,研究創作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,豐富鄉村生活,發展壯大鄉村文化產業。
服務基層治理,展示鄉賢作為。通過實施“五鄉工程”,廣大鄉賢自覺參與到維護鄉村和諧穩定與發展中,鄉村治理效能不斷提升。一是農民更富裕。資金、人才及技術的回流促進了產業資本回歸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,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。近兩年全區鄉賢人士本鄉投資創新創業投資總額達32.36億元,帶動3273人就業,其中貧困戶達數百戶以上;興辦家庭農場149個,流轉土地47095畝,帶動本地農民就業9300人。二是鄉村更和諧。通過探索建立“村兩委+鄉賢”鄉村治理議事制度,組織引導鄉賢參與鄉村治理,以群賢共治、群賢善治促進鄉村和諧穩定。張家集邵鵬村專門從村中選任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10名鄉賢人士兼任村調解員,協助村里調處鄰里矛盾和法律政策宣傳等工作,每年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60余件,調解成功率達90%以上。三是鄉風更文明。全區樹立“孝老愛親”“勤儉持家”等新鄉賢典型20個,利用鄉村大舞臺等場所開展了優秀鄉賢和感人事跡宣講活動,掀起踐行鄉風文明比、學、趕、幫的熱潮。民間傳統鼓樂藝術團、舞龍舞獅隊、傳統火炮隊、旱船隊悄然興起,村民從傳統的“以牌會友”進入新時代的“以文會友”,以濃厚的鄉村文化托底新時代的鄉村文明。